永噩长夜小说 > 复山河 > 第五百四十八章 、三五计划
  “侯爷,这是我们各部联合制定的计划,请您过目。”

  说话间,王靖川顺势递出了文件。

  自安南都护府开辟以来,这已经是第三个计划。

  前面两个计划,主要围绕着开荒、强军、移民展开。

  新占领区太多,人员配备不过来,政府的核心工作是维稳。

  在地方发展上,除了在统一语言文字上面下功夫外,更多的是采取无为而治。

  效果非常不错,在划分完口粮田后,百姓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高,民间经济恢复的很快。

  经过这些年的过渡,当地百姓已经遗忘了此前的身份,许多人都在主动学习官方的语言文字。

  外界把这些归功于仁治,不过李牧非常清楚,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还是安南都护府足够强大。

  加上大虞帝国的名头本身就很响,在当地达官贵族中,大虞文化一直被奉为经典。

  本来民间就心向天朝上国,尤其是跟着过了几年好日子后,更加坚定了大家融入的决心。

  地方稳定了下来,就到了该建设的时候。

  除了局部地区外,安南都护府大部分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,都非常的落后。

  别说是发展工业,连基础的道路畅通,都没办法保障。

  许多地区一到雨季,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,车辆根本无法通行。

  “按照你们的计划,优先建立四纵四横的交通大动脉,把中南半岛串联起来。

  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,你们考虑过没有?

  蒸汽火车,你们都是见到过的。

  尽管技术还不成熟,暂时无法投入运用,但那才是未来的主流。

  论起运输能力,火车的优势,不是马车能够比的。

  在道路建设规划中,必须要把铁路考虑进去。

  不说直接原路铺设,最少未来铁路施工的时候,现有的道路能够为其提供便利。”

  李牧关心的询问道。

  迟迟没有搞大基建,一方面是之前条件不成熟,衙门的财力承受不住;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铁路问题。

  蒸汽机火车已经搞了出来,尽管技术还不成熟,但最难的0到1已经突破。

  后续从1到100,那只是时间问题。

  只要舍得投入研发费用,肯定能够搞出来。

  在铁路即将出现的关头,花大价钱去搞马路,性价比着实不高。

  毕竟,以眼下的技术水平,要搞汽车难度着实太大。

  与其砸钱搞全国性的驰道,不如直接一步到位,把铁路网络搞出来。

  让马路充当铁路的替补,作为连接各地的城镇的纽带。

  在缺乏机械的时代,全靠人工肩挑背扛,修路无疑是一项大工程。

  此前都护府修建的道路,都是靠战俘们贡献。

  尽管因为战争的缘故,战俘数量一直保持在高位水平,但架不住他们的任务重。

  挖矿靠他们,开荒种地他们也是主力军,水利工程建设也离不开他们的身影……

  现在要搞全国性的道路工程建设,光靠那帮战俘明显不够用。

  一旦全面铺开,肯定要动员当地百姓参与。

  在这个习惯了自带干粮服徭役的时代,倒是没人向朝廷要工资,但施工器械、爆破的火药,这些衙门肯定是要出的。

  后续的道路修缮维护,理论上可以交给地方负责,但最终还是要当地百姓来完成。

  站在李牧的位置上,不能单纯着眼于一个工程,而是要从全局来看问题。

  建设道路网络只是计划的一部分,其中还包括农业、畜牧业、工业、军事教育的全方位发展规划。

  摊子铺的这么大,安南都护府还在打仗呢!

  在战争时期,搞这种大规模的工程建设,那是充满风险的。

  “侯爷,正是考虑到气候问题,这次计划才主要集中在中南半岛。

  至于南洋地区,遍地都是岛屿,我们目前的发展区主要是沿海。

  凭借水路运输的便捷性,就能基本满足需求,主要建设的是港口码头。

  中南半岛地域辽阔,还是连接本土和南洋地区的纽带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

  偏偏当地降雨频繁,对道路施工要求非常高。

  无论是铺设铁轨,还是使用枕木,都极易生锈和腐蚀,还有遭受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。

 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,铁路建设成本都居高不下。

  相对而言,建设驰道成本就要低的多,后期的保养维护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。

  如果不是担心伤到马蹄,其实建设水泥道路,才是最好的选择。”

  交通部长倪志鸿开口解释道。

  自从搞出了水泥之后,这种新式建筑材料,就成为了官员们的心头好。

  无论是修建城池,还是建设码头港口,又或者是建造军事设施,都能看到水泥的身影。

  如果不是产能有限,估摸着居民建房,也会大规模使用。

  在中南半岛和南洋这种雨多的地区,对传统的木质结构房屋非常不友好,雨季的时候很容易受潮。

  尤其是北方过来的移民,对当地气候非常不习惯。

  “嗯!”

  “计划太大了,需要砍掉一部分,或者说是把规划周期拉长。

  按照你们的规划,需要投入五百万劳动力,埋头苦干五年时间。

  对都护府来说,压力实在是太大了。

  本侯最多给你们提供一百万战俘,剩下的劳动力缺口,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。

  如果从民间征召民夫,不能在农忙时节,并且要控制好劳动时间。

  不能影响农业生产,不允许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。

  下去之后,你们要继续细化方案。

  具体每一段施工,都需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。

  既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,又不能给我捅出大篓子。

  一口气全面摊开,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。

  且不说我们没有那么多劳动力,就算前线战争规模扩大,侥幸弄来了几百万劳工,你们有那么多人负责管理么?

  要知道道路施工,也是一项技术活。

  没有专业人员负责,全靠一腔热血硬上,那是会留下隐患的!”

  李牧没好气的说道。

  安南都护府是典型的地广人稀,具体有多大面积,谁也搞不清楚。

  不同历史时期,地名也不尽相同,只能从地图上的位置大致判断。

  按照都护府衙门的预估,安南都护府治下的疆域面积,大概有四五百万平方公里。

  当然,这个数字肯定是存在水分的,许多海外岛屿都是地图开疆,并没有实际控制。

  反正这年头没有国际法,谁的拳头大,谁说了算。

  无人居住的岛屿,只要在地图上画出来,那就是安南都护府的领土。

  其他人有意见也没用,安南都护府是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势力,在领土问题上拥有最高解释权。

  如此广阔的领土,拥有的人口仅仅只有三千多万,其中土著占据了近一半。

  有限的人力,在支撑对外战争的同时,还要发展工商制造业。

  能够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劳动力,已经非常有限。

  明知道做不到,交通部还提出这样的计划,摆明是盯上了前线的战俘。

  相比征召徭役,还是这些战俘更好用,死了也是白死,无需担心被上面追责。

  类似的事情,前面也发生过。

  当年开发交趾地区的时候,因为缺乏足够的劳动力,就是靠军方解决的。

  靠着战俘们的努力,交趾这片地区的基础设施,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完善。

  吃到了一次甜头,自然想故技重施。

  怎奈缅甸人口有限,人家一共就几百万人口。

  如果不是预估莫卧儿帝国会卷入战争,连这一百万的战俘,李牧都拿不出来。

  有多大的肚皮,就吃多少饭。

  想要在战场上抓捕五百万战俘,就算把莫卧儿帝国加上,也没有完成的可能。

  没有哪个国家,能够一下子动员五百万大军,就算是加上民夫凑数也不行。

  不等完成这种层次的军事动员,后勤系统就先一步拖垮了帝国。

  “侯爷,劳动力不足的问题,后续可以解决。

  只要军方提前开启和莫卧儿帝国的战争,以我们实施的政策,势必引发当地权贵们的强烈反对。

 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,这些顽固份子,自己就会组织大军和我们开战。

  拿起了武器就是敌人,把他们变成战俘,谁也挑不出来毛病。

  莫卧儿帝国人口众多,不对他们进行减丁,我们一口也吞不下啊!”

  倪志鸿努力争取道。

  尽管宏大的交通网络计划,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风险,可这份规划一旦完成,政绩就滚滚而来了。

  不同于大虞帝国的六部制度,安南都护府进行了一定的细化,拥有大大小小十几个部。

  并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,谁也无法保证,后续不会继续增设更多的部门。

  如此庞大的组织构架,全部直接向李牧负责,工作压力未免也太大了。

  在各部之上,增设一个类似于内阁的组织帮忙处理政务,只是时间问题。

  谁原地不动,谁能够获得晋升,主要是看各自的政绩。

  因为部门不一样,有些无法直接予以量化,但交通部门不一样,取得了多少成绩全部一目了然。

  修了多少路,建了多少桥,全部肉眼可见。

  基础设施建成后,对当地经济有多大带动作用,同样可以数据化。

  这种史诗级的大工程,对劳动力需求非常大。全部征召徭役完成,太过消耗民力。

  哪怕再怎么利在千秋,也会搞得民怨沸腾。历史上秦隋两朝,都是经典的反面案例。

  大工程规划了一堆,结果不等项目全部完工,帝国就提前终结了。

  有前车之鉴在那儿放着,安南都护府肯定不能跟着踩坑。动员自己人去干劳命伤财,换成以战俘为主导,那就没事啦!

  免费劳动力,只需管饭就行,甚至连他们吃的饭,也是其他战俘屯田创造出来的。

  安南都护府能够在“轻徭役,薄赋税”的情况下,完成史诗级的战略扩张,除了吃到时代红利外,还有几百万免费劳动力在背后努力。

  本质上安南都护府的发展史,就是一部血泪史,区别在于血泪多是敌人贡献的。

  不过这些付出,注定无法拿到台面上说。

  战俘们没闹出大乱子,主要是原来的生活太离谱。

  许多人进入战俘营才发现,这里的生活水平,居然比外面的牛马生活更好。

  劳累是不可避免的,问题是战俘营能填饱肚子。

  连食物也是杂粮和蔬菜为主,表现好的还能混上一碗肉汤,比在外面吃糟糠草根树皮强多了。

  以至于一些表现好的战俘,在获得赦免之后都不愿意离开,反而选择了继续留下来打工。

  为了激励其他战俘卖力干活,作为榜样的存在,顺利获得了一份和日常劳动相匹配的收入。

  本该仇视自己的战俘,居然变成了忠诚的打工人,李牧都不知道该如何吐槽这个时代。

  落入官员们眼中,这就是施以“仁政”取得的成果。连敌人都能感化,妥妥的天降明主,要终结这场乱世。

  仁政的标准如此之低,李牧也只能被动认领。

  不过这些东西,国内的诸侯们注定学不了。

  安南都护府能这么玩,那是这边拥有广袤无垠的土地,还有丰富的矿产自然资源,最关键的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。

  当地的既得利益集团,全部都在战争中被清扫一空。新的土地政策,直接从源头上限制了土地交易。

  除非是军功授田,不是个人拥有的土地就五亩口粮田,哪怕是出去开荒,上限也锁死在了二十亩地。

  私底下交易土地,全部属于非法行为。一旦被查实,不光要被衙门没收土地,还会面临巨额的罚金和劳役。

  交易被锁死,土地兼并自然无从谈起。

 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,创造出来的财富,全部集中到了李牧手中,自然可以多分点儿给财富创造者。

  国内不光土地有主,就连易于开采的矿山,也被老祖宗们挖掘一空。

  想要做点什么,都有一群人拖后腿。一旦触犯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,更是会招来无尽的麻烦。

  “如果你能协调军方,解决劳动力的问题,本侯自然不反对。

  不过我要提醒你,就算军队能提供那么多劳动力,也是需要时间的。

  上一次计划,还有两个月时间就到了收官之日,新的规划需要衔接上。

  定下的目标,如果未来完不成,后果自己兜着。”

  李牧一脸淡定的回应道。

  底下人有斗志,他也乐见其成。

  哪怕战略规划,在他看来都觉得太过宏大,可华夏民族最擅长创造奇迹。

  道路设施建设,不同于其他项目。只要舍得投入劳动力,就能靠人力给堆出来。

  交通部想搞一波大的,他也愿意支持。不过这么一来,压力就到了军方投入。

  除了要尽快平定缅甸外,还必须尽快把战火烧到次大陆。没有邻居们填坑,这份计划就是空中楼阁。

  相较于交通部的宏大战略,其他各部的规划,就要正常的多。

  倒不是大家没有政绩追求,主要是工作性质不一样。

  以工业部为例,技术突破充满运气性,不是有投入就一定会有收获。

  研发团队都是半路出家的,科技人才培养体系,还在逐步建设完善中。

  在这方面的规划,仅限于投入多少经费,新增多少科研项目,预期能够取得多少成果。

  最高究竟有多少收获,能够什么样的成果,都充满了未知。

  工业产能扩张,更是要以市场为支撑。不是脑袋一拍,把钢铁产能提高到一千万吨,就能稀里糊涂去上马项目。

  提高综合国力,如果是爆产能那么简单,那么强国也不值钱了。

  以当下安南都护府的市场需求量,五年后把钢铁产能提高到一百万吨,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
  光眼下每年十几万吨的产能,就让安南都护府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铁制品出口商。

  商业部门更不用说,增长都是要以现实情况为基准,按部就班的发展。

  想当然的制定跨越式发展计划,只会让下面的官员无所适从。

  唯一能效仿交通部的,大概只有农业部门。水利工程那玩意儿不嫌多,只要政府愿意投钱修,就会有数不清的项目。

  怎奈安南都护府的情况特殊,农业面临的困境不是干旱少雨,而是雨水太多。

  相较于大型水利工程,农业部的战略规划,主要以兴建排水工程为主,多集中在河道梳理上。

  至于兴建水库大坝,那实在是太过奢侈,对电力尚未诞生的当下来说性价比太低。 复山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