缅甸王国。
“这就是你们打的仗?”
看着手中的战报,缅甸王忍不住厉声质问道。
酝酿已久的虞缅战争,在开春之后,就正式拉开帷幕。
双方刚交手,结果就大大出乎预料。
缅甸王国的防线,就好像纸糊的一样。
在坐拥五倍兵力优势的情况下,开战不到三天时间,就被虞军打的节节溃败。
缅甸王国不是没和虞军交过手,因为边界冲突的问题,前几年还和驻守云南的虞军干了一仗。
在上一次战争中,双方算是互有胜负,一度还占据了优势。
只不过当时安南都护府已经横扫中南半岛,在侧翼给他们造成了严重威胁。
担心战势扩大之后招架不住,临时占据上风的缅甸王国,选择了见好就收。
同样是虞军,前几年能和敌人打的半斤八两,现在居然连反抗之力都没有。
要知道为了阻挡安南都护府的兵锋,缅甸王国在边界地区可是部署了重金打造的火器部队。
单纯从结果上看,这笔战略投资,无疑是失败的。
“陛下,敌军实在太过凶猛。
同虞军手中的枪炮相比,我们手中的这些东西,更像是烧火棍。
定是那帮西洋人,为了谋取暴利,故意卖残次品给我们!”
敏昂莱愤愤不平的说道。
战场上的失利是多方面原因导致,可作为掌管军队的衙门老大,他肯定不能说自家部队训练不行、将领废材。
拿枪炮说事,甩锅给西洋人,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
反正也不算撒谎,双方在武器装备上,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。
倒不是西洋人故意坑他们,主要是殖民地本身就没多少好货。
为了在短时间内凑齐武器,完成这笔交易,军火商们甚至在大虞找到了新的供货商。
本身就是人家换装下来的产品,性能上存在差距纯属正常。
何况这个差距,也是相对而言的。
除了安南都护府的虞军外,其他地区虞军手中的武器装备,还不一定能比得上这些淘汰货。
殖民地的武器装备,也就部分武器,比这些好一丢丢。
“哼!”
“敏昂莱将军,这种鬼话,你自己信么?”
“哪怕没有枪炮,就拿着大刀长矛固守城池,也不至于崩溃的这么快!”
奥三兰当即嘲讽道。
吃了败仗,推卸责任,可以理解。
可敏昂莱在甩锅西洋人的同时,也把他给捎带上了。
毕竟,从西洋人手中采购枪炮,全程都是他在操办。
如果买回来的是一堆残次品,作为实际经办人,那也难辞其咎。
为了自己的利益,他不得不站出来驳斥。
“国相,你的心情,我可以理解。
可这么无端指责,英勇的缅甸将士,那就太过了。
对面的敌军,可是虞朝第一名将汉水侯亲自率领。
人家纵横疆场十几年,一直都是所向披靡,击败数倍的对手是常态。
如果你没有听说过,我可以抄录一份他的战绩,回头送到你手中!”
敏昂莱面不改色的回怼道。
在东亚这地界上,输给大虞帝国第一名将,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。
以史为鉴,过去的几百年时间里,周边不省心的邻居都被虞朝人揍了一个遍。
如果不是上一任王朝傻乎乎的入侵大虞,被人家给打残了,也没有现在的缅甸王国。
有这样的历史大背景,战场上输给了装备更精良的虞军,并不能证明他们的部队废材。
最起码战败之后,他们成功撤回了半数的兵力。
尽管自始至终,李牧都没有出现在前线,但这不影响他拿来充当挡箭牌。
……
“够了!”
“你们是王国的大臣,不是外面的贩夫走卒,要吵给我滚出去吵!”
见两人争执不休,马上就要当廷火拼,缅甸王也是怒了。
战场上打的一团糟,到了朝堂上也不安分。
前线战败,一个个不思考怎么挽回局势,就知道互相甩锅推诿。
带着这样一帮不省心的小弟,拿什么和大虞帝国打。
“陛下,息怒!”
见缅甸王发飙,群臣齐声说道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,缅甸王国同样无法避免党争。
在对虞战争上,国内就有许多人持反对态度。
毕竟,他们从出生到现在,一直生活在大虞的阴影下。
平常嘴上叫嚣几句也就罢了,让他们真和大虞开战,大家的心里着实没底。
上一次和虞朝的战争,那只是小规模边界冲突,还是黔国公府为了夺权在暗中挑起的。
双方在战场上,都没有出全力。
现在面对的是汉水侯,纵观这位的生平,那可是灭国无数。
一旦招惹上了,那就没有以后。
从战场上打出来的军功侯,战斗力远不是继承爵位的老牌贵族能比。
怎奈自家国王不省心,不等主和派运作,这位就先和西洋人搭上了线,准备联手给大虞一个狠的。
为了断绝和谈的路,前面还下令斩杀虞朝商人,封锁两国之间的商路。
搁在以往的大虞朝身上,死上几个商人,封闭边界贸易,人家还真不会当成一回事。
换成李牧主导的安南都护府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
发展到现在,关税已经是都护府衙门最重要的财政收入,几乎能和盐税并驾齐驱。
受利益的影响,都护府衙门格外重视维护贸易线路畅通,保障合法商贾的人身安全。
缅甸王的操作,一下子触及了两大雷区。
事发之后不久,双方就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,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。
见局势失控,主和派也只能骂骂咧咧的备战。
“哼!”
“敌人都打上门来,你们还这里忙着内斗。
难道要等敌军杀到皇城,尔等才知道什么是大局?”
缅甸王当即训斥道。
战场上的失利,让他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。
看似虞军来势汹汹,可截止到现在,安南都护府真正出动的兵力不过数万。
相较于对方数十万的常备军,现在的参战兵力,只有十分之一。
连这些敌人都挡不住,一旦安南都护府增兵,后果只会更加严重。
尽管西洋人承诺,他们会在南洋地区想办法,牵制住安南都护府一半的兵力。
可对这帮人的承诺,缅甸王是半个字也不信。
吹牛皮简单,问题是拿什么去牵制?
南洋地区遍地是岛屿,就算西洋人亲自下场和安南都护府开战,也是以水战为主。
登陆是不可能的。
真要是打了起来,以西洋人在南洋的那点儿兵,都不够人家塞牙缝。
“陛下,西洋人把他们的军队,吹嘘的天花乱坠。
既然他们自己叫嚣着,能够在战场上击败十倍的敌军,那就给他们一个机会。
顺便把各国代表,一起请到前线观战。
另外莫卧儿帝国那边,也得催上一催。
前线战事吃紧,我们急需援兵增援。”
敏昂莱当即提议道。
光自家人吃亏不行,必须把盟友们一起拉上。
如果西洋人真有他们自己吹嘘的那么厉害,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了虞军,那就皆大欢喜。
倘若这些西洋兵,同样在虞军面前吃了亏,那么前面战败的问题也就有了替罪羊。
尽管危难时刻,还想着甩锅有些不顾大局,可政治上残酷的。
在顾全大局和保全自身之间,他必须先保住自己。
“好!”
“虞人有句老话,是骡子是马,拉出去遛遛。
为了这场战争,王国已经竭尽全力,现在到了该盟友们出力的时候!”
缅甸王果断下令道。
东方世界没有雇佣兵这玩意儿,想来虞朝人也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。
只要西洋兵出现在战场上,就有机会让敌人误以为欧洲各国参战。
以大虞帝国的傲气,绝不会因为敌人数量多,就轻易退缩。
如果知道欧洲各国参与了这场战争,很有可能逮着他们一起狠揍。
把盟友拉下了水,虽然有些不道义,但架不住实用。
多了几个队友分摊敌人的火力,缅甸王国才有机会赢得这场国力悬殊的战争。
……
南京城。
“混账!”
“离谱!”
“朝廷居然下达如此离谱的圣旨,简直就是有辱斯文!”
……
满腔的怒火,最后到了嘴边,众人尴尬的发现自己就会这么几句骂人的词。
如此文雅的问候,显然不能体现他的愤怒。
可大儒终归是大儒,他们需要注重礼仪,不能学泼妇骂街。
朝廷的圣旨,从明面上的内容看,那绝对是委以重任。
不光授权他们南下,帮安南都护府建立完善的科举制度,还允许他们参与安南都护府的地方衙门建设。
名义上看,他们都是手握大权的钦差,代表朝廷去规范安南都护府的政治体系构建。
为了名正言顺,朝廷还给了他们一堆的头衔,妥妥的位高权重。
担心他们年事已高,朝廷还体贴的把他们在朝任职的学生,一并给调配到手下听用。
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,问题是安南都护府情况特殊,并不是大虞朝普通的地方衙门。
一应军政大权,全部集中在汉水侯手中,连可以制衡的人都没有。
如果对方肯配合,他们就是位高权重的钦差,可以在地方上挥斥方遒。
反之人家不买账,他们这群钦差,政令都出不了钦差队伍。
安南都护府的官民,根本不认识他们这帮大儒,更别说买账。
这年头讯息传递慢,大儒的名望仅限于读书人圈子里流传,还没到贩夫走卒人尽皆知的地步。
在安南都护府的地界上,除了少数文官听过他们的名字外,其他人都是两眼一抹黑。
跑去和那边军转官员谈名望,人家能大嘴巴子直接招呼过来。
人家可不管他们什么大儒不大儒,也不管他们钦差不钦差。
在安南都护府地界上,没有经过汉水侯任命的官员,通通都不具备法律效力。
“诸位,省省力气吧!”
“骂人解决不了问题,朝廷这次是把我们逼到了墙角上。
现在外面都是告示,要不了多长时间,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我们要南下规范安南都护府的科举制度。
倘若我们拒绝朝廷的任命,导致安南都护府的科举改革完成,各地的士子能掘了我等的祖坟!”
孟君安神色凝重的说道。
内阁用的是阳谋,把他们这些人给架了起来。
接下这烫手山芋南下,能说服汉水侯的概率微乎其微。
拒绝接旨,天下的读书人又不答应。
他们这些大儒,本身就是靠名声混饭吃的。
一旦没了名声,现在拥有的一切,全部都会离他们远去。
“内阁那帮家伙,下手确实够狠的!”
“看样子是我们的举动,把他们给吓着了,不顾一切也要把我们给按下去。”
孔松林忍不住感叹道。
各地大儒齐聚南京城,名义上是为了阻止有人破坏科举,但那是糊弄普通人的。
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,单纯只是出于公义,傻子才这么积极。
真正让大家过来的,还是内部那帮家伙吃相太过难看,连分一杯羹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留。
“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”
像他们这种名动一方的大儒,谁没有点儿政治抱负啊!
尽管个人能力和理想之间,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,但不试试谁也不会甘心。
成为小皇帝的老师,无疑是最快的一条捷径。
等到皇帝亲政之日,他们就是帝党嫡系,能够获得大量的政治资源。
哪怕年事已高无法执掌朝政,那也能混一个太傅的名头荣归故里,为子孙后代铺出一条通天之路。
倘若运气好,教出了一代名君,还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可惜希望刚出现,就被内阁给掐灭了,直接被各地大儒全部给得罪了。
胳膊拗不过大腿,尽管心里憋屈,他们这帮在野之人除了私底下骂上几句,什么也干不了。
怎奈这届内阁得罪的人多,同样对他们不满的还有地方督抚。
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原则,双方很快建立了联盟。
安南都护府的科举改革,给他们创造了机会。
在各地督抚的暗中支持下,才有了一众大儒集体入京。
“哼!”
“他们想的未免也太简单了!”
“南下看似凶险,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危险。
我们反对科举改革,又不是反对汉水侯。
只要把握好了其中的度,未必不能说服汉水侯。
纵使获得不了他的支持,能让他保持中立,也算是胜利。”
齐澜星一脸严肃的说道。
作为大儒,他们平常被人恭维惯了,早就养出了一身的傲气。
说服汉水侯很难,可正因为困难,办成了才能凸显他们的厉害。
毕竟,现在安南都护府只说要进行科举改革,具体怎么改革还没说呢!
只要不涉及核心问题,略微的调整,也不是无法商量。
复山河